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中华国风文学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查看: 2926|回复: 2

《<论语>论“仁”》之《成“仁”之难》: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1-10-2 20:22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《&lt;论语&gt;论“仁”》之《成“仁”之难》(5)

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


【原文】子曰:“如有王者,必世而后仁。”(《子路》)

【今译】孔子说:“如果有圣明的帝王来治理天下,必定在30年后实现天下归仁。

【心得】在孔子的弟子中,子路的学业算不上优秀。他性格直率、刚强、勇猛,喜欢并适合做一名武士,对政治不是很感兴趣。但《论语》中的《子路》一篇,凡三十章有多半讨论政治。我至今闹不懂《论语》分篇的依据所在,感觉此篇以《为政》命名更恰当一些。
本章的“王者”指哪一类人物,孔子没有做明确的说明。从内容来看,肯定不是泛论一般的统治者,像殷纣王自己不是仁者,也不会带来仁的社会。虽然孔子没有发明“内圣外王”这个提法,但他的言论表明已形成这样的思想,这里的“王者”便应该指的是符合这个标准的人物。古人以30年为一世,或用一世指称一代君主,于本章内容都讲得通。孔子最崇拜西周初期(包括灭商之前)的几代圣王。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曾说:“周自大王、王季、文王、武王,贤圣相承四世,周道至美。武王伐纣,至成王乃致太平,由承殷纣敝化之后故也。”北宋学者“二程”之一的程颐也说过:“周自文王至于成王,而后礼乐兴,即其效也。”(均转引自程树德撰《论语集释》,中华书局19908月第1版)虽郑玄和程颐所说的世后起点不同,一个说“由承殷纣敝化之后”,从“大王”(古公?父,号周太王)开始,一个说“自文王”,但最终落脚点都指成王。我也猜想,孔子在说这段话时,脑海里是浮现过这几位“王者”的名号的。
为什么在文王、武王这样的“王者”治理之下,还必须经过30年,或到下一代或下下一代统治者时,才能使天下归仁呢?古人多以民生和教化的规律来做出解释。《礼记》中说:“上下相亲之谓仁。”(《经解》)又说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。男有分,女有归。货,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。力,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。是谓大同。”(《礼运》)照我的理解,这个儒家理想中的“大同”社会,就是孔子说的那个“天下归仁”[sup]1[/sup]的社会。但实现这样的社会是有前提条件的。《汉书?食货志》中说:“民三年耕,则余一年之畜。衣食足而知荣辱,廉让生而争讼息,故三载考绩。孔子曰‘苟有用我者,期月而已可也,三年有成’[sup]2[/sup],成此功也。三考黜陟,余三年食,进业曰登;再登曰平,余六年食;三登曰泰平,二十七岁,遗九年食。然后德流洽,礼乐成焉。故曰‘如有王者,必世而后仁’,繇此道也。”这里是说,老百姓先得吃得上饭,有余粮,日子过得安稳了,然后才会接受道德和礼乐的教化。
《论语》中有一段记载,说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到卫国,冉有驾车。孔子坐在车上说:“卫国人口真多呀!”冉有问:“人口多了,下一步该做什么呢?”孔子答道:“让大家生活富裕起来。”冉有又问:“等大家富裕起来后,又该做些什么呢?”孔子又答:“让人民普遍接受教育。”[sup]3[/sup]这就是有名的“庶、富、教”的施政方针,体现了孔子的德治思想。这个过程有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是让人民休养生息、安居乐业,这样才能使人口增加;第二阶段是在人口多了以后,实施振兴经济的政策,让人民得以共同富裕;第三阶段是在富裕的基础上,对人民施以文明教化,改善民风,实现和谐的小康社会。这个过程,要用30年来完成,显然已是很快了。所以,孔子还有一段话说:“善人为邦百年,亦可以胜残去杀矣。诚哉是言也!”(《子路》)如此看来,下100年功夫然后才实现这样的目标,也很正常。天下归仁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
另外,谈到孔子的教民思想,必须弄清楚的是,他反对空讲大道理,也不赞成好高骛远,而是主张在为政以德、爱护人民的前提下,从百姓日常生活需要和能力所及的规范开始,由统治者们做出榜样,引导人民向善归仁。他说:“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;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(《为政》)他认为统治者的表现对教化人民非常重要。季康子问,用什么方法能使老百姓尊敬和忠诚于当权者,并互相勉励不散漫懈怠?孔子回答说:能以庄重的态度待人,就会赢得人民的尊敬;能孝顺老人、关爱儿童,就会赢得人民的忠诚;能提拔贤能的人并教导那些无能的人,人民就会互相勉励积极向上。[sup]4[/sup]孔子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不从政时,引用《尚书》中的话说:“《书》云:‘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。’[sup]5[/sup]施于有政,是亦为政,奚其为为政?”(《为政》)认为坚持和弘扬孝悌,就是他参与治国的表现,为什么非得当官才能从政呢?孔子还说:“君子笃于亲,则民兴于仁;故旧不遗,则民不偷。”(《泰伯》)从这些话里可以看出,孔子一是强调要培养人民的廉耻心,有廉耻才能自我约束;二是强调孝、悌、慈、友等基本的人伦道德规范,这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,容易普及,也便于扩展为更高层次的道德规范;三是强调统治者要严于自律,亲为表率。你们怎么对待老百姓,老百姓也会怎么对待你们。
还有一点非常重要,孔子特别强调统治者要取信于民,与人民建立诚信的互动关系。子贡请教治理国家有哪些东西最为重要,孔子告诉他,有充足的粮食储备,有强大的军事力量,取信于民,这三样东西最重要。子贡问他,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,非得去掉一样不可,这三样应该先去掉哪样?孔子说,去掉军力。子贡又问,迫不得已还得去掉一样,剩下的两样该去掉哪样?孔子说,去掉粮食。自古以来饿死人的事每个朝代都有发生,但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,任何政权都得垮台。[sup]6[/sup]社会都乱套了,天下归仁自然也就无从说起。这种状况若不改变,不要说“世而后”,即便是十世、百世、千世之后,我们的社会也无法到达仁的彼岸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
注:
1.见《论语?颜渊》。
2.见《论语?子路》。
3.原文:“子适卫,冉有仆。子曰:‘庶矣哉!’冉有曰:‘既庶矣,又何加焉?’曰:‘富之。’曰:‘既富之,又何加焉?’曰:‘教之。’”(《子路》)
4.原文:“季康子问:‘使民敬、忠以劝,如之何?’子曰:‘临之以庄,则敬;孝慈,则忠;举善而教不能,则劝。’”(《为政》)
5.此两句是古《尚书》逸文。
6.原文:“子贡问政。子曰:‘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。’子贡曰:‘必不得已而去,于斯三者何先?’曰:‘去兵。’子贡曰:‘必不得已而去,于斯二者何先?’曰:‘去食。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’”(《颜渊》)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4-1-4 23:46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天下所有的詩文,都只是作者自己的觀點。對這些詩文的註釋也都是另一個人解讀罷了。
中國的文化,不在于詩文當中,而在日常生活當中。這一點毛澤東主席在《延安座談會上的講話》講的極其明白。
帝:就是主宰天地和人們自然意識行爲(自化)的那種力量。生物群有自己的規矩,這就是自化。人也是通過自化而逐漸形成了有組織的社會。
王:三,天地人,丨,通達之意。就是參透天地人三才而能夠順應天時地利使人們和諧相處的人。
仁:左邊一個人,右邊二。二就是天地的意思。就是人在天地閒自然生活而已。
魏晉以前,人們是在文字中求方法,在實踐中求學問的。自從杜甫時代開始建立文檔開始,人們丟棄了這些真正的學問方法,而在書本中求學問。這是速售之學。詩人們好用典故,就是最好的實證。以爲自己掌握了真識,其實是賣弄而已。任何一個文字本就是典故。
最高的學問,是不讀有字書,而在無字閒做學問。
《論語》的仁,就是陰陽而已。就是人與自然。王道,就是順應天道。
讀經典不能看註釋,更不能引用別人的觀點來佐證自己的觀點。
說個例子吧。“學而時,習之,不亦悅乎?”“有,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”這兩句如果識字,就會這樣斷句。這裡的“而”,老者(有學問的人)。習,雛鳥从老鳥飛。有,善待來者使其欣然而至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4-1-4 23:54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天下所有的詩文,都只是作者自己的觀點。對這些詩文的註釋也都是另一個人解讀罷了。
中國的文化,不在于詩文當中,而在日常生活當中。這一點毛澤東主席在《延安座談會上的講話》講的極其明白。
帝:就是主宰天地和人們自然意識行爲(自化)的那種力量。生物群有自己的規矩,這就是自化。人也是通過自化而逐漸形成了有組織的社會。
王:三,天地人,丨,通達之意。就是參透天地人三才而能夠順應天時地利使人們和諧相處的人。
仁:左邊一個人,右邊二。二就是天地的意思。就是人在天地閒自然生活而已。
魏晉以前,人們是在文字中求方法,在實踐中求學問的。自從杜甫時代開始建立文檔開始,人們丟棄了這些真正的學問方法,而在書本中求學問。這是速售之學。詩人們好用典故,就是最好的實證。以爲自己掌握了真識,其實是賣弄而已。任何一個文字本就是典故。
最高的學問,是不讀有字書,而在無字閒做學問。
《論語》的仁,就是陰陽而已。就是人與自然。王道,就是順應天道。
讀經典不能看註釋,更不能引用別人的觀點來佐證自己的觀點。
說個例子吧。“學而時,習之,不亦悅乎?”“有,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”這兩句如果識字,就會這樣斷句。這裡的“而”,老者(有學問的人)。習,雛鳥从老鳥飛。有,善待來者使其欣然而至。
毛主席教導我們說:“高貴者最愚蠢,卑賤者最聰明。”我們現今的所謂名家、學者,都只是全只是徒有虛名罷了。唯獨能比百姓多些盜賊\之功而已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小黑屋|手机版|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( 京ICP备19001385号 )

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

GMT+8, 2024-3-29 10:12 , Processed in 0.042771 second(s), 6 queries 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