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中华国风文学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查看: 1116|回复: 1

乱世千愁二百年———魏晋笔记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8-2-14 11:01:1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乱世千愁二百年——魏晋笔记

      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时期,西汉肇始的儒家道统风光不再,传统礼教的堤坝分崩离析。老庄学说乘虚而上,终于在儒家一统天下的地盘上,挤出了自己的存身之地。
      公元220年,曹魏王朝建立;公元420年,司马帝国坍塌。魏晋两朝,不多不少200年。200年宫庭走马换将,杀气腾腾。君臣反目,手足相残。刀光剑影中,无处逃遁的魏晋文人鲜血四溅,大批名士死于非命。
     这是一段由血、泪、酒三种液体混合而成的乱世江湖。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回看魏晋,依然让人心惊肉跳。
一,求贤?求残?曹操离奇的人才标准
      说到魏晋思想流变,绝对离不开曹操。曹操对儒家政治的破坏性影响,超乎很多人的想象。而且首先集中体现在他的选人用人政策上。
     建安时期,大权在握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,开始招贤纳士,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,为将来改朝换代做组织上的准备。他连续发布了三次《求贤令》,但他的“求贤”标准却离经叛道,不敢恭维,完全颠覆了儒家崇尚德行的人才观。
     建安15年,曹操发布了执政以来的第一部《求贤令》:
“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?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?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,唯才是举,吾得而用之。”
     前一句是说要举荐姜子牙这样的军国人才,这没有问题,自周文王以来,姜子牙都堪称将相楷模。但是第二句呢?它指的是汉代的陈平,未当官之前在家里和嫂嫂偷情,眉来眼去;当官之后,又公然收受别人的贿赂,论贿行赏,安排官职。象这样明显有德行硬伤的人,曹操却依然要求各州府郡县大力举荐,“吾得而用之”。

      建安十九年,曹操又发布第二道“求贤令”《敕有司取士无废偏短令》,这是专门敲打干部管理机构的。提醒他们“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,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”,不要因为干部品德上有短处、有缺陷、有硬伤而弃置不用,它传达的意思非常明确:选拔干部,德行差点无所谓!
       建安23年,即公元217年,曹魏政权建立前夕,曹操发布了第三次“求贤令”。也许是已经看到了新王朝的曙光,曹操不再羞羞答答,而是在文件标题上公开表明自己的用人主张,《举贤无拘品行令》。并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必须推荐本辖区内的“人才”:“负污辱之名,见笑之行,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,其各举所知,勿有所遗”。从最后两句的强调语气中,可以十分清楚地感觉到,曹操对各州县官员没有按自己的标准推荐人才已经有愠怒之色了。
      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,儒家忠孝节义的人生观、价值观以一贯之,成为历代统治者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。既便有自己独特的想法,也不过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,悄悄塞进一点自家的“私货”。像曹操这样一二再、再而三强调要选用德行有亏、不仁不孝者担当军国大事,公然颠覆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在官吏制度上的权威地位,从根本上挑战儒家政治,曹操如此的急不可耐,所为何来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小黑屋|手机版|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( 京ICP备19001385号 )

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

GMT+8, 2024-4-17 03:58 , Processed in 0.042410 second(s), 7 queries 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